有位读者来信提到学英文一路走来跌跌撞撞,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心路历程,Charlie看了心有戚戚焉。她所遇到的问题,恐怕也是大家共同的困难。于是,Charlie实在希望能够在此借由分享自身学习经验来帮助大家克服那堵高墙。经过当事人同意,我在此将对话内容公开如下仅供参考。(有关个人隐私部分已删除,内容经过重新编辑。)

这位朋友是一位年纪较长的学习者, 长年从事国际贸易工作, 但至今英文听说能力一直都让自己很心虚:

「自从小孩念大学以后,我比较有自己的时间,也很想提升自己的英文听讲能力,虽然我的英文读写能力也不是很好,我从网路上看到很多学习者对于英文听讲的学习分享, 我在英文听讲的困扰是:

1. 我会很习惯听到英文翻成中文才能理解, 如果英文听不懂就没得翻译了, 而且讲者说话速度都很快, 我常常来不及思考讲者的内容, 或不懂或来不及反应讲者说的英文其中文是什么意思, 更不用说是直接不用翻成中文而能懂其英文

2. 讲英文时会用中文想法再翻成英文, 我无法用英文思考,请问, 是不是我的英文语料还不够多也不够熟练, 才会有上述困扰呢?」

Charlie的回复如下:

首先,非常感谢您的来信。我们经营这个网站之目的,就是想帮助学英文的人,用最好的学习方法,达到最棒的学习成效。

您提到的「中、英式思考转换问题」,是大家学英文的一大难题。在网站以及粉丝页上,Charlie曾分享过一些个人学英文小撇步。另外针对「中、英文思考转换问题」,Charlie在此要与您分享一些浅见。

Charlie要先跟您说一个小故事。家父家母从事出口贸易30多年,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,从小就不断地让孩子们了解外语能力的重要性。家父对英文学习有独特的见解,从国中开始就亲自督导Charlie和C.Y.兄弟俩的英文学习。

为了摒除传统中、英思考转换的问题,也就是您所提及「看到英文在心里翻译成中文」的问题,父亲教给了我们一套有别传统的学习方法。简单说来,就是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英语情境,不让我们有机会作中、英文转换!那么到底要如何进行呢?待Charlie娓娓道来。

传统在学校里,面对一句英文,都是先找出句中生字,查字典,把中文解释写在英文生字旁边以便阅读,然后根据查出的生字解释,将整句英文凑合翻译成中文,再背起来。如果查过字典还是翻不出来,只好打开参考书直接看翻译。这样子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的大脑中充斥著「中文翻译」,没有一丁点英文印象。接著再将英文课文内容死背硬记,应付段考、学测,但是在真实的英语世界,没机会通过翻译转换来沟通的时候,便支支吾吾、束手无策了。而这样子「通过中文翻译」的学习方法,就是大家讲英文时,总是使用中式思考的最大元凶!

父亲引此为鉴,督促我们学英文时,只让我们「将中文解释加注在页眉(Margin),不可以写在英文生字旁边,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看中文解释」,除非真的完全无法理解,才可瞄一眼页眉上的解释。这样一来,当我们在朗读、理解该句英文时不看中文,大脑就会自然进入英文情境,多念几遍、无须死背,生字自然而然会崁入脑海。因此对我们兄弟而言,读英文一点也不辛苦。现在回想起来,如此的学习法,好处就是在阅读的同时,理解到的是最直接的英文意识,而不是经过翻译转换过的中文。目前传统的英文教学法,仍未注重英文思考的重要性。

有了这套学习方法,Charlie和C.Y.兄弟俩在学英文的路上非常顺遂。C.Y.研究所毕业到竹科找工作前去考多益(TOEIC),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次考到金色证书;Charlie去美国深造前的托福考试只利用当兵的零碎时间自修,完全没有上补习班,一次就轻松高分过关。在美国时,对于父亲的学习法,Charlie也间接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:为何大家都说在台湾学英文没有环境,所以总是学不好?离乡背井到了美国,和老外沟通时不再有中、英文翻译转换的机会,自然而然地会改用英文逻辑去思考,很快英文的任督二脉就能够打通。Charlie发现,父亲当初教给我们所谓的「不准看中文的英文学习法」,和出国留学简直就有异曲同工之妙!

看到您的来信询问,勾起Charlie过往的学习经验,历历在目、感触良多!我们打造这个网站的目的,也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所有正在学英文的朋友们制造一个「用英文思考模式学英文」的环境,若您多加利用网站上的学习功能,持之以恒,有一天您必将能够骄傲地说:「我用英文思考模式在学真正的英文!」希望以上浅见,能够给您一些学习上的帮助!

Charl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