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异国美食引入另一个国家时,通常都会入境随俗,配合当地人口味做些调整,接著再取个响亮、朗朗上口的菜名,引起大家的兴趣。当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美食引进美国大熔炉时,变成什么模样?大家又会怎么称呼它们呢?热爱中华美食的金发小美女Alison Gold大声把美食给唱出来!

1. 绿花椰菜 Broccoli

美国不像台湾有这么多种叶菜类可供选择,在中式餐厅里,几乎都是以盛产的花椰菜作为配菜。因此讲到broccoli,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中华美食。特别注意的是,broccoli指的是绿花椰菜,另一种白色的花椰菜则叫做cauliflower。

2. 炒饭、炒面 Fried Rice, Chow Mein

从炒饭、炒面的英文里面,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翻译手法:意译与音译,这是两种在翻译外来语时很常见的方式。Fried是油煎的、油炸的意思,若要特别强调翻炒的工序,可以说stir-fried(翻炒、快炒),再配上rice就成了炒饭,采用意译。Chow Mein(炒面)则是直接采用中文发音去翻译,虽然表面看不出这道菜是什么,但随著使用频率变高,不必费心解释也能让大家明白。

3. 馄饨汤 Wonton Soup

Wonton也是采用音译的方式,读起来似乎跟「馄饨」不太像,那是因为它采用的是广东话的读音。类似的用法还有Dim sum,就是广东人最爱的饮茶点心啦!

4. 锅贴 Pot Sticker

Pot是锅子的意思;而sticker是从stick(黏贴)变化而来的字,转换成名词。会黏在锅子上的东西,就是锅贴,这也是采用意译。虽然乍看之下有点奇怪,但却非常到位,也很容易记起来呢!

5. 幸运饼干 Fortune Cookie

Fortune cookie是在台湾看不到、但一定会在美国及某些国家的中式餐厅看到的小点心。这个形状类似金元宝、里头夹著预言纸条的空心饼干,据传是从日本的辻占煎饼改造而来的。它是个以日本文化为基础,风行于美国,在华人社会却见不到的「中式」点心,这样的发展还真是有趣呢!